仅凭对个别当事人的采访,就断言东莞“一夫多妻”普遍?齐人之福,是隐藏在很多男人心底的小心思。不是不愿,而是不能。所以,这样的新闻一定有市场。
婚外情或者恋爱关系外脚踏几只船,并不少见。但这种行为之所以能维系,大多是因为“正室”不知情(“小三”也可能被蒙蔽)。而像这则新闻里说的“三个女友彼此都知道对方存在”的情况,并不多见。前者如果说是基于人性的偷情,后者则是违背常理的正大光明。而这一点,正是这则新闻最独特之处。
如果你不是摩门教徒,也不在某些国家,最好断了一夫多妻的念头,至少明面上不行
放在台面、彼此接受的多角恋,如果只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也成不了新闻,毕竟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这篇文章开头就点出“东莞工人一夫多妻现象很普遍。尽管东莞工人一夫多妻早已被发现,但现实仍很无奈。”用这种怅然若失的口吻,形容一种普遍性现象,且得出的是颠覆大众认知的结论,至少有数据支撑吧?
还真没有。用来支撑这个耸人听闻结论的,仅仅是对化名为“小芳”、“李兵”、“小林”几个当事人的采访。小芳是李兵的女朋友,而李兵还有两个女友,三个女人都知道彼此存在;小林也毫不避讳地对记者说,“我也交三个女朋友,很正常嘛,出来混的,谁不是这样?”
这篇新闻中出现的配图,建议图中人对相关媒体提起诉讼,明显图文不符
就这样,得出了“东莞工人一夫多妻现象很普遍”这个结论。越是颠覆常识的结论,越是要具备强有力的证明。这则新闻不仅没有做到强有力,而且是根本没有。
那么,这个明显有问题的新闻报道是如何出炉的?很多人感觉不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新闻,感觉很准。经过检索可以发现,这条新闻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会被各种媒体引用。甚至有些门户网站,每年发这条新闻时,标题都一个字不改。
老新闻,反复炒,没意思
虽然每家媒体在用这篇报道时,都冠以不同的新闻源。但这些来源的共同源头,其实是《南方都市报》。南都在2010年3月8日刊出《性生活是女工心中的痛》一文,介绍了几起个例,但并没有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南方都市报2010年的原报道中,不管是标题还是内容,都没有出现女工“一夫多妻”普遍这种表述
而目前广为传播的《东莞工人普遍“一夫多妻” 女工争相“养”男友》一文,所有文本内容一字不差地复制了南都的原报道,唯一不同的有两处,一处是标题,另一处是开头。
南都原报道的导语是图中第一段;而后来广为传播的新闻,把原导语改写成了图中第二段所示,明显夹了私货
这种篡改并不只体现在某一篇新闻中,我们至少发现了类似文章中有四个不同的导语(主体内容依然是一字不差地复制南都原报道),这些夹带私货的导语,可考据的源头分别来自天涯论坛和某网站。
去年2月9日,央视记者卧底东莞色情业;同月11日,某网给南都原报道加了这么一个导语
数据打脸:东莞现在不仅不是女多男少,而是很严重的女少男多之所以人们会相信东莞能出现“一夫多妻”的普遍现象,是基于对东莞人口结构的惯常认识。由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原因,很多人一直认为东莞是女多男少。在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进行)之前,这种认识确实正确。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东莞总人口中男女比例是89.42:100。这是典型的女多男少。
在南方都市报2010年写《性生活是女工心中的痛》这篇新闻时,第六次人口普查刚刚开始,记者可以依据的可靠数据,只能来自第五次人口普查。所以在文中提到“在制造业发达的东莞,男女比例长期失调(女多男少)”是可以理解的。
请先别操心东莞女工找不到男朋友,现在的局面是男的比女的多
但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在2011年4月已经发布。数据显示,东莞男女比例为117.81:100。相比于第五次普查,男性人口大幅度上升,且失衡(男多女少)情况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严重。为什么东莞人口结构会发生如此大的扭转?当地统计局认为,东莞男女比率的变化,不是基于自然生育而发生的,而是跟东莞工业结构变动有关:以前轻工业比重大,车工、小工以招女工为主,而现在重工业比重增加后,需要的男工也增加了。
而那些在2012年之后,还在反复发旧新闻,认为东莞女多男少,所以会出现“一夫多妻”现象的媒体,显然没有做功课。
直到今年,还在炒作东莞“女多男少”的媒体,更不可原谅。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对外发布了《2014年新莞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所谓“新莞人”,正是指来东莞各种工厂打工的青年男女,所以这组调查数据,更有针对性。数据显示,2014年,新莞人男性比例为54.5%,女性占比45.5%,还是差了近10个百分比。
大V转发,加速了这种新闻的快速传播
很多人潜藏在心底的,对女性尤其是弱势女性的物化,浮出水面有人可能会质疑,虽然总体上女少男多,但保不齐某类工厂,确实女多男少呢?这句话,如果作为事实描述,是对的。但如果再往前推一步,其逻辑就很无耻。某工厂女多男少,女工就需要忍受屈辱,宁愿当小三也要谈恋爱?更别提这些新闻是从女工整体出发,认为她们普遍接受“一夫多妻”,既无事实依据(已被数据打脸),也是对女工的人格侮辱。
如果这种逻辑是对的,为何看不见某些师范类院校的女生受到同样质疑?她们的学校也是女多男少,所以她们也在玩“一夫多妻”?
所以,出现这种新闻并且被一些人追捧,归根结底还是某些人心底隐藏的歧视和污名随着新闻一起,浮出水面。东莞女工被污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东莞扫黄后,就有很多人调侃“东莞女工要大批量嫁人了”。一些媒体也跟着搀和,说什么收入低,在抵抗不了种种诱惑后,东莞女工转行失足妇女。这又是一起满嘴跑火车的案例,公开发表这种论调,至少给出东莞性工作者有多大比例是由“厂妹”转化而来的数据吧。
物化女性,尤其是物化弱势女性,是这则新闻广泛传播的心理基础
但,并不能证明这是为了缓解用工荒而制造的软文在这条新闻被炒热之后,也有一批质疑派产生。他们认为这是“东莞为缓解用工荒打的广告”。
东莞确实面临用工荒,根据广东省人社厅的数据,目前东莞市的用工缺口高达10万人。但这种用工荒是全市企业普遍面临的一种困境,在东莞“一夫多妻”的种种新闻中,都没有露出任何一家具体企业的名字。你说是打广告,是哪家企业打的呢?
这和很多其实是企业软文的“新闻”不一样,它纯粹地反映了部分媒体的缺心眼风格。
东莞用工荒确实存在,但用“一夫多妻”来增加吸引力,更是胡扯
如果不是企业做的软文,唯一的可能就是当地政府了。但这种怀疑,显然又是对国内的政治生态缺乏了解。东莞天天嚷嚷你们不要再喊我们“性都”了,不会蠢到为了招工,再把自己往性上扯。这既政治不正确,也毫无必要。东莞目前应对用工荒的对策,是鼓励企业建无人工厂,已经在操作。
有些时候,质疑者也会变成他们反对的那副模样。
结语“剩男”最好自求多福,不要幻想到东莞打工就能轻松找到老婆,更别意淫可以“一夫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