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cn/搜一搜.cn/才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复路市场改造5年今起营业 它还会那样火吗?

[复制链接]

189

主题

361

帖子

216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67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23:4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84年,“全民经商”热降临。这一年,西安康复路出现了市场,那条980米的街道,日后成为批发零售廉价小商品的代名词,顶峰时影响扩及陕西周边13个省份。
  曾有人这样分析康复路批发市场的发展史:1984年到1992年,形成初建并实现第一个贸易高潮;1992年到1997年,回落期结束后达到第二个贸易高潮;1998年至今,过渡到平稳期。

  回顾康复路批发市场的31年,它拥有26年的辉煌与5年的停业,今日再次恢复营业,自然有太多的故事要讲。
  经营蔬果类的商贩逐渐转向小商品
  从小生活在三府湾村的张睿记得,1984年,由工商部门牵头将东天桥农贸市场搬至康复路时,这里是一片菜地,附近有零星几个住户。刚迁来时主要经营瓜果和蔬菜等。但按主管部门当时的设想,它会成为西安城东的综合市场,但其后续发展有些出乎意料。
  “我们都下海吧”,当时所有人都用这样的词汇互相试探和鼓励。在康复路批发市场内,“倒”带来的甜头,让商贩们意识到了转变。
  当年33岁的陈先生离开了工厂,在康复路成了个体户。陈先生说,南下广州带着大包小包的货回到康复路,用两根钉子固定好一根呢绒绳,就算有了摊位。一买一卖间,他能“倒”出原先工厂里几个月的收入。很快,这种经营的“奥秘”被更多人发现,原先经营蔬果类的商贩也逐渐转向小商品。
  翻看西安经济史,在改革开放初期,西安市政府为繁荣市场经济批准设立的“马路占道市场”为此类经营提供政策支持,这条南北长980米的街道从此开启一代西安人的共同记忆。

  当年康复路买来的东西代表着“时尚”
  “走,逛康复路去。”51岁的马丽重复了一遍当年常说的话。周末,和朋友逛康复路,买些衣物是马丽年轻时最大的乐趣。
  “一双长筒袜几毛钱,一双高跟鞋几块钱,我老公的第一件西服也是康复路买的,10块钱。”马丽如数家珍说着当年的乐趣,虽然这些货品质量不高,没穿多久,鞋跟断了,衣服破口了,但在物质刚开始丰富的年代,康复路买来的东西代表着“洋活儿”与“时尚”。
  随着康复路的繁华,三府湾来了很多江浙人,“吴侬软语”多过“关中口音”后,三府湾的村民开始租赁房屋。有资料显示,在康复路批发市场建成初期,有60%~70%的商户来自江浙一带,不能说江浙人是康复路市场的缔造者,但来自江浙的商户确实为市场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曾每月缴税5000多万被誉为“西北第一市”
  从卖鞋到服装批发,经过十几年的打拼,陈先生成为“陈老板”,他有了房和车,2000年后年收入已达百万,还雇了5名员工。山西运城人小刘常在陈先生这里进货。2010年,小刘在运城已拥有3家服装零售店。小刘曾想模仿陈先生的模式从广东进货,在当地直销,但当地没有形成批发经营的环境,运费、成本以及压货风险大,于是选择继续与陈先生合作。小刘说,几年前,她的年收入已过百万。而像小刘这样的合作伙伴,陈先生说,还有好几个。
  没人做过统计,康复路批发市场及其外延制造了多少个百万富翁,但有资料显示,到1992年底,西安康复路市场逐渐成为以中低档服饰商品为主的大型批发市场,和当时的北京秀水街和武汉汉正街齐名,商圈内每天人流量达到10万人次,节假日达到15万人次,每月上缴税收5000多万,被誉为“西北第一市”。
  同时,市场也为数以万计的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陈女士每天拉着开水瓶赶在商户开门前将热水送到商户的店里。她说,980米的街道,每10米就有一个她的客户,一暖瓶5角钱,让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希望、也有奔头。

  火灾隐患等问题突出康复路5年前开始改造
  生意并非一帆风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康复路批发市场的商户也感到低迷。陈先生说:“有人辛苦一年,一分钱没赚,反而赔了不少。”但包括陈先生在内的一些老商户认为,生意不好与金融危机没关系,主要是长乐路附近新建了大型批发市场,分流了一些客户。
  从这场危机中“挺”过来的商户,在1998年迎来了政府改造康复路,石棉瓦棚亭取代了“路边摊”。进入2000年,政府开始对康复路周边进行整体规划,康复路周边形成“工”字形的批发市场商圈。
  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康复路周边一座座现代化商贸大厦兴建,康复路批发市场开始显得有些陈旧。特别从2002年起,“长乐路商圈”逐步形成多个核心的批发市场,不断分流着康复路批发市场的客流。
  与此同时,脏乱差也开始被一些市民诟病,它已成了西安仅存的“马路占道市场”之一。2008年12月,康复路占道市场被列为公安部重点督办的西安市重大火灾隐患区域,多次被勒令停业整改,同时,交通拥堵、治安问题等也逐渐显现。
  2010年5月8日,承载着古城市民太多情感的康复路批发市场进入改造期。
  华商报记者贾晨 实习生贠晨

  >>>听他们说
  三轮车夫:康复路是批发市场代称
  “现在周边批发市场多,每家市场都能买到原来康复路的东西,重新开业的康复路只是一个形式,真正的康复路已经成了批发市场的代称。”昨日,在康复路蹬了近20年三轮车的赵庆林说出了他的看法。
  “康复路市场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我就来了,那会摊贩都是在树底下摆摊,后来慢慢才搭起了简易棚子。”赵庆林说,康复路之所以能红火起来,因为当年“生活中要用到的东西,在康复路都能买到。”
  “长乐路上能有这么多市场,都是靠着康复路起来,如果没有康复路,市场肯定火不起来。”赵庆林说,自从5年前康复路改造之后,原有的部分商户就分散在附近的市场里面,但在康复路没有改造的中间地带,还有一部分商户留了下来,康复路现在修好了,但要回到以前的样子很难。至于自己的营生,他说:“以前没有物流公司,进货都是靠人,现在进货只需要打个电话就行了,我们的活肯定会越来越少。”

  商户:曾经的辉煌可能难复现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在装修一新的康复路批发市场大楼里,只有临街的二三十家商铺开始营业,而大楼内的商铺几乎都处于装修待营业状态。汪女士经营着一家鞋店,她称自己刚开始经营,靠近康复路南口的一些较大的店铺才是原来康复路的老商户。
  刘女士入驻康复路近十年了,康复路进行改造时,她没有离开,“把原来的店分成两个,一个放在鱼化寨,一个就在这里坚持着。”刘女士认为,再开业的康复路肯定不会回到以前的辉煌时期。
  “我们在这里做生意习惯了,不愿意换地方,能过来的人估计也都是想看看康复路的变化,真正买东西的估计多不了。”刘女士说,不过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康复路还是能继续维持下去的,“周边都是市场,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的,不过只要过来了肯定要来康复路看一下,不会把这里彻底遗忘。”
  市场管理所:电商这一条路肯定不会少
  康复路市场管理所副所长郭健介绍,原来的康复路只是一条长980米、宽31米的马路市场,如今的康复路是一个拥有2.1万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只能说现在的商业环境比以前明显改善,但是能不能回到以前的辉煌,这个真不好说。”郭健说,新开业的康复路批发市场和原来市场的商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无非就是衣服、鞋子、箱包、小百货等等,但是现在的市场都受到了电商的冲击,而我们既然选择重新开业,发展电商这一条路是肯定不会少的。”说到对重新开业康复路批发市场的期望,郭健说了一个三年计划,“一年起步,两年稳定,三年回归。”
  昨日下午,康复路南口的一堵围墙正在拆除,建筑垃圾也正在清理,这一切就是为次日的正常开业而准备。 华商报记者李小博

  >>>发展之路
  互联网+批发是长乐路商圈发力方向
  五年前,康复路市场停业改造。五年后再次恢复营业。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长乐路商圈实体店如何转型,成为众多商户面临的紧迫问题。
  康复路市场拆迁改造开始后,2000多商户在四周寻找出路,周边商城摊点铺位空前抢手,西北商贸中心、贝斯特商城、炫彩商城等商城,甚至连离此较远的轻工市场等批发商场的铺位曾被抢空。康复路市场管理所党支部书记刘沛介绍,恢复营业的康复路市场有接近500个商户已有回迁计划。
  西安市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明认为,长乐路商圈作为全国知名的批发市场,在批发业态相对饱和的当下,其零售化的趋势已是极其明显。如何发挥康复路市场零售功能,开拓零售市场,将是长乐路商圈保持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李明介绍,以康复路为核心的长乐路商圈,服饰市场收入已达到每年60亿元,接近西安市服装销售额的一半。随着网络、实体等批发渠道的多元化,长乐路商圈实体店的运营压力加大,因此要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
  电子商务已成趋势,这一点不可否认。因此,传统市场不可能无视电子商务。批发企业应以“互联网+”开拓新型服务。对于长乐商圈的批发业,西安商业人士候沣认为前景依然乐观,电商的冲击主要在零售,目前来看对批发业影响不大。只要充分挖掘出新的消费需求,传统市场与电子商务“齐头并进式”的发展,市场会愈来愈兴旺起来。 华商报记者刘百稳
  >>>业界动态
  受行业饱和、电商冲击等因素影响
  改造后的李家村和骡马市生意大不如前
  在西安,曾经红火的服装批发零售市场,除了康复路,还有骡马市和李家村服装城。这两家市场先后于2007年夏季和2008年9月完成改造,购物环境、硬件设施、市场管理、服务质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但曾经的繁荣却难以重现。去年下半年以来,受行业饱和、电商冲击等因素影响,两市场的生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李家村购物中心:改造前市场内人挤人如今有商户一天就卖5元钱
  位于西安市雁塔路中段的李家村购物中心,前身是李家村服装城。历经变迁的商场管理者和商户感受最深是:改造前,环境差、生意好;改造后,环境好、生意差。
  “真怀念以前人挤人的时光。”李家村购物中心行政部主任曹慧明说,自1997年李家村服装城兴起时,她一直在这家商场从事管理工作。改造前,李家村服装城是露天摊的经营模式,商户在二楼加工服装连带住宿,在一楼摆摊销售,主要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当年生意非常火爆,车水马龙,从西安周边区县赶来批发服装的客商络绎不绝,商场的过道内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但当时的环境比较差。”
  曹慧明说,2005年,李家村服装城开始改造,2008年正式成为李家村购物中心,总面积4.6万平方米,商铺400多个,硬件设施、服务、购物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营模式也从之前的批发变为了零售,但之前的繁荣景象至今没有重现,从2014年下半年起,客流量呈明显下滑趋势,生意越来越艰难,店面更迭较为频繁。
  曹慧明说,经常有五六十岁的人来到商场问工作人员:“这里是不是以前的李家村服装城?”得到肯定答复后,人们会特地在商场逛一逛。
  黄女士是李家村购物中心一名元老级商户,2000年开始在李家村服装城做生意,改造后,她也一直坚守。黄女士说,以前的服装城人流量大,每天从早忙到晚,现在环境比之前好了很多,但从2014年下半年后,客流量越来越少,她目前主要靠十几年的老顾客在维持生意,“我经历过改造前的红火,也经历了现在的冷清,落差很大。”
  在该商场从事童装生意的方女士说,她是2008年开始在该购物中心做童装生意的,目前生意非常不好做,“24日一整天,店里就卖了5块钱。”
  骡马市:受行业饱和、电商冲击生意呈下滑趋势
  骡马市,北接东大街,南连东木头市,全长612米,上世纪八十年代,迎着改革的春风,四面八方的个体户潮水般涌向骡马市淘金,一排排简陋的营业房、露天摊位活跃在街道两侧,红火的生意,活跃的市场至今还留在很多老西安人的记忆中。2007年,骡马市正式被改造为西安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昨日下午,一位业内人士说,改造前,骡马市主要以零售为主,2007年改造之后,形成了商铺租赁为主,联营为辅的经营模式,购物环境、市场管理、服务等各方面越来越规范化。但目前西安市各种综合商业体星罗棋布,行业严重饱和,竞争异常激烈,加上电商冲击,2014年下半年起,明显感到生意呈下滑趋势,目前,他们也在积极转型,增加如儿童娱乐城、培训机构等体验式消费模式,来应对下滑趋势。 华商报记者赵国强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5-08-26 05:44:11 康复路市场改造5年今起营业 它还会那样火吗?
http://news.hsw.cn/system/2015/0826/296287_6.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本本才能·88cn.cn ( 赣ICP备15005731号-1

GMT+8, 2024-12-22 19:58 , Processed in 0.10970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